首页 健康 财经 教育 娱乐 商业 酒店 时尚 汽车 游戏 科技 生活 智能 体育 文旅 新闻 食品 亲子 房产

4494万,“国药系”卖了一家盈利的公司

2025-09-16 动脉新医药 HaiPress

图源:豆包

9月10日,北京产权交易所一则公告显示,国药控股湖南有限公司(简称“国控湖南”)计划转让国药控股湖南中医药有限公司(简称“国控湖南中医药”)60%股权,转让底价4494.294万元,信息披露结束日期10月14日。

目前,国控湖南中医药有两大股东,第一大股东国控湖南持有其60%股份,剩余40%股份由长沙市普翊咨询服务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持有。国控湖南本次将持有的60%国控湖南中医药股份全部出售,意味着其将彻底退出这家中医药公司。

公告也提到,本次产权转让导致国控湖南失去国控湖南中医药实际控制权,交易完成后,国控湖南中医药不得再继续使用国家出资企业及其子企业的字号、经营资质和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,不得继续以国家出资企业子企业名义开展经营活动。

被转让公司今年营收已超1亿元

国控湖南是国药集团旗下国药控股在湖南设立的省级药械流通平台,于2001年6月成立,2004年加入国药集团国药控股,注册资本52000万元,是湖南省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承储企业、湖南省医药储备骨干企业、湖南省常态短缺药品储备企业、湖南省卫生应急药品供应保障基地。

作为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药集团签署《深化战略合作协议》的履约方与运营平台,国控湖南全力构建湖南省药械供应保障体系,在全省设有国控湖南中医药、国控郴州、国控岳阳、国控湘潭、国控湘西、国控常德、国控永州、国控湖南大健康产业、国控湖南维安大药房等20家子公司,涵盖药品分销、医疗器械、医药零售、物流服务、智慧医疗、中医药、大健康等多元化产业,形成了全品种、全覆盖、全模式的医药健康服务体系。

目前,国控湖南已经与全球3000多家生产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,服务医疗机构及终端客户超过50000家,是湖南省药品、医疗器械龙头分销商和零售商,以及领先的供应链服务提供商。

国控湖南旗下国控湖南中医药成立于2021年5月,是国控湖南在中医药板块的重要布局。

在技术和产业化方面,国控湖南中医药通过引进中药现代化生产技术与设备,进行技术创新与改造,进而提升湖南省中药工业化水平和中药质量标准;以及通过整合中医药种植、交易、生产研发、终端销售等上下游资源,打造完整的中医药全产业链。在品牌传播方面,该公司结合“湘九味”中药材品牌战略,充分开发湖南省中药材资源,不断提高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化、标准化、产业化水平。

此外,背靠集团资源,国控湖南中医药还拥有国药集团统一的CMS业务操作系统、WMS仓储作业系统、TMS运输调度系统,其仓库面积总计4320平方米,其中常温库面积总计1034平方米、阴凉库面积总计3286平方米、冷库使用体积为117.1立方米,仓库内配置有现代化物流技术及高科技信息化平台。

多方资源加持下,国控湖南中医药2024年营业收入约为2.56亿元,截至2025年8月31日营业收入约为1.01亿元。不过,其2024年净利润仅有346.86万元,截至2025年8月31日净利润为292.01万元。

与国药集团旗下的中药主力军中国中药和太极集团比起来,国控湖南中医药的净利润可以忽略不计。因此,在行业降本增效、优化资源配置的背景下,国控湖南剥离国控湖南中医药这一非核心且净利润不佳的资产,是一件自然的事情。与国控湖南中医药有着同样命运的国药药材,也在今年7月被国药集团旗下国药中药彻底剥离,该企业同样业绩不佳,据《中国经营报》报道,其2023年上半年净亏670万元。此外,根据企查查平台信息查询,截至2025年5月7日,国药药材作为被告的案件127件,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18件。

医药巨头剥离非核心资产已成趋势

今年以来,“国药系”“华润系”等国内医药巨头,都在频繁出售非核心资产:国药现代挂牌出售哈森药业、国药宜宾制药出售信立邦生物、国药控股出售石家庄子公司、国药集团出售新疆7家子公司、华润三九转让安国中药股权、华润三九转让九州通医药科技股权,华润博雅生物连续三次降价兜售博雅欣和80%股份……

尽管转让的企业不同,剥离的业务不同,但“国药系”和“华润系”剥离非核心业务的目的却是相似的。

从政策端来看,2023-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先后印发《关于做好2024年中央企业经营发展工作通知》《关于中央企业加强参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将“两非两资”(非主业、非优势业务,低效、无效资产)剥离纳入年度经营业绩考核,并设置“净资产收益率(ROE)不低于5%”的底线指标。华润、国药作为首批试点企业,将带头清零“两非”资产。此外,政策引导下,央企、国企正在由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科技创新、产业控制、安全支撑”,医药板块被要求聚焦“原创技术策源地”和“现代产业链链长”,非核心、不具备技术领先度的资产注定退出。

从产业端来看,一方面,集采+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压缩企业利润空间,例如,2024年国家组织中成药集采首次将OTC品种纳入,华润三九的999感冒灵、强力枇杷露等十亿级品种面临最高70%的价格降幅,直接冲击盈利模型。另一方面,出售的企业可能与母公司存在同业竞争问题,例如昆药集团与华润三九在血塞通软胶囊、医药流通业务重叠,通过剥离流通板块、合并生产批文,可减少内部竞价,提升议价权。

此外,剥离非核心资产也符合集团的发展战略,例如“华润系”剥离博雅欣和(化学制剂)、九州通医药科技(流通)后,资源向血液制品(博雅生物)、精品国药(昆药血塞通、圣火药业)集中,契合其“血制品+中药OTC”的双引擎发展重点。

整体来看,“华润系”和“国药系”剥离非核心资产并非被动“甩包袱”,而是在政策、产业、战略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的主动行为。也许未来一段时间,国内医药巨头之间的竞争将不再是疯狂“买买买”,比拼谁的资产更多,布局领域更广;而是谁的资产收益率高、谁的管线又创新又有价值。

(责任编辑:zx0600)
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,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,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,请给我们留言。